有这样一句朴素而有力的话语:“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这句话,正是照亮库区移民工作站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工作的精神灯塔。当工作人员的双脚真正踏上库区的土地,目光投向移民的生活细节,便不再是冰冷的程序,而是转化为有温度、有情怀的生动实践。
在路上:丈量时代责任的脚步。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与环境提升工程,是写在青山绿水间的民生答卷。移民工作的“路”在哪里?不在办公室的图纸堆里,而在通往移民村组的蜿蜒山道上,在需要修缮的沟渠边,在亟待亮化的小巷里。唯有迈开步子,才能动态把握项目进展的脉搏:新建的水源点是否如承诺般清澈丰沛?新修的村道能否承受雨季冲刷?环境整治后的角落是否真正告别了“脏乱差”?每一次风雨兼程的巡查,每一次亲临工地的检验,都是对项目质量与时效最直接的守护,是对“时代责任”最坚实的担当。
在基层:感知群众冷暖的脉搏。 移民工作的终极标尺,是库区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坐在办公室里,听到的或许只是报告中的“群众满意”;唯有深入基层,走进移民家中,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触摸到真实的期盼与忧患:新建的文化广场是否契合了村民的日常活动需求?排污管道是否设计合理,是否回应了移民群众的期盼?新安装的路灯是否照亮了晚归孩子的安全回家路?基层是民意的富矿,是工作的“源头活水”。移民干部,正是在与移民群众家长里短的交流中,在田间地头的倾听中,捕捉着那些报表上无法反映的“微需求”与“真问题”,确保资金投入真正转化为群众脸上的笑容与心底的温暖。基层是问题的显微镜,唯有俯身倾听,才能让工作的指针校准群众心中的幸福刻度。
展开剩余43%在现场:激发担当作为的感动。 感动的瞬间,往往诞生于矛盾解决的火线。当工作人员在现场发现一处新修道路的排水设计隐患,立即协调设计方与施工方现场办公,避免了未来可能的隐患;当接到移民集中反映新建公厕位置不便,立即迅速实地勘察,推动调整方案更贴近生活需求;当看到环境整治后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老人们惬意闲谈、孩子们安全嬉戏——这些来自现场的即时反馈、高效响应和真切变化,最能点燃内心的职业价值感。这份感动,源于亲眼见证问题被解决、需求被满足、家园在变好。它如清泉、更如火焰,持续点燃着工作人员扎根库区、服务移民的无限热忱。现场是检验担当的熔炉,每一次问题的迎刃而解,都在工作人员心中刻下为民初心的炽热烙印。
“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这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库区移民工作人员的灵魂所系。它要求走出案头、扑下身子,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倾听民声,用行动化解难题。每一位移民干部自觉践行这份“现场哲学”,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的每一笔资金、每一个工程、每一项变化,才能真正成为库区移民奔向美好生活的坚实阶梯,成为新时代干群同心、共建家园的动人篇章。唯有双脚沾满库区的泥土,心中才能收获时代赋予的光荣。
(汉滨区水利局 罗金成)
发布于:陕西省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