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1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组织新闻媒体记者赴六盘水、安顺市,开展“银龄赋能·桑榆生辉”宣传走基层采访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挖掘老同志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等领域发挥作用的鲜活事迹,展示他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精神风貌,进而激发广大老同志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热情。
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采访组听取了退休第二党支部的情况汇报。该支部由32名退休干部党员和1名在职党员组成,党员平均年龄72岁。支部围绕“黔进先锋·贵在行动”总载体,认真贯彻基层党建“强双基”工作要求,从班子建设、品牌创建、保障支持到服务提升,全方位推动支部工作迈向新高度。同时,支部还与六盘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五老”乡村振兴服务,为区域内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健康指导和体检;组织“心系群众健康助力乡村振兴”医疗志愿服务,深入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技术培训和指导。多年来,“银龄专家”团队累计服务群众6000余人,免费发放药品价值2万余元,培训基层医务人员760余人次。
黔灵女职业培训学校的创始人乔玉梅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曾就职于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退休后,她没有选择舒适的养老生活,而是走出了人生晚年新路径。“刚退休那会儿,我也曾想过让自己轻松、平静下来。但是,每当看到社区里那些为生计发愁的姐妹,看到她们渴望改变命运的眼神,我就觉得,自己还能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年近七旬的乔玉梅精神矍铄,谈吐清晰,回忆创校历程时眼里有光。她的办学初心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妇女掌握一技之长,也正因如此,不同人的人生轨迹慢慢产生了交叠。
在安顺市老科协,蒋贵娥率领老年科协工作者们,为了“两黑”竭尽所能,助力贵州黑茶产业发展壮大和大黑村乡村振兴成果丰硕,还手把手帮助年轻干部成长、指导青年人才创业。“我们都是普通的共产党员,是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一分子,是王若飞烈士家乡的儿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我们的心愿就是奉献余热,继续在基层、在乡村、在各个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做一位阳光老人。”蒋贵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2015年市老科协与大黑村签订科技帮扶协议以来,蒋姨就把大黑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经常带着老专家们来调研培训指导,手把手指导我们的工作,协调引进资金190余万元用于大黑村的产业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优质水稻近40种,茶叶品种两种,优质果蔬10余种,她是我们大黑村群众的贴心人。”西秀区刘官乡大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杨秀珍介绍道。
在安顺市西秀区马槽社区,采访组一行参观了社区建设情况,了解到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西秀区“瀑乡红老”品牌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找准“五老”作用发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将基层所需所盼和“五老”所能所愿有机结合,围绕“组织强基、治理共谋、服务暖心”三个抓手,深入开展“银龄闪耀五福马槽”志愿服务,将“五老”作用发挥融入社区基层治理全过程,融入福食文化、福寿人生、福安生活、福德社会、福泽社区的“五福马槽”品牌建设全过程。
此次“银龄赋能·桑榆生辉”宣传走基层采访活动,让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老同志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精神风貌。他们活跃在基层、在乡村、在田间地头,无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用夕阳余晖点亮人间真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凌洁 骆美琪
编辑 蔡义桂
二审 黄修宇
三审 梁晶晶
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