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烧酒桌下来的小弟,突然把大哥微信晾成未读”,一句话看透李在明的尴尬。这事本来不炸,但一石激起中韩网友口水战:好端端的南京兄弟请柬,他转头奔华盛顿约会特朗普,你说气不气?
时间线得拉回7月2号。那天韩国外交部还在喝咖啡,内线电话直接响成马蜂窝:北京那边打招呼,九三大阅兵想请李在明站前排。手下人没敢睡,连夜把邀请函倒腾三遍,又在Kakao群开热闹。有老哥提醒,这阅兵不是普通拍照打卡,是替中国向全球秀肌肉,去还是不去,压力全甩李在明脸上了。
有人喜欢赌一把。智库的小哥们挤在会议室白板上算筹码:要是李在明现身高清镜头,中国大概会放松限韩令,泡菜出口说不定回春;但万一美国觉得自己被戴绿帽,萨德升级外加芯片禁令摁头落地,韩国经济靠谁兜底?正反两派吵到凌晨三点,门口保安都打起哈欠。
一星期后,李在明第一次亮相答记者问,媒体镜头全怼脸。镜头前他只憋出九个字:“将尽快改善韩中关系。”这话被金记者一秒做成热搜标题,网友打开十条解读,发现全是废话——等于女神回你“哈哈”,既不答应约会,也不拉黑。
小道消息跑得比官方快十倍。7月9号,韩国外交部对外确认,邀请函实物已躺在抽屉里盖完章;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那边已经排好席位,只等韩国总统8月来签贸易大单。隔天首尔街角报纸头版清一色大字:去中国还是先上美国?国民一边啃炸酱面,一边刷手机投票,34.754%支持去北京,剩下的喊先飞华盛顿。
决策夜来临前,一个更有趣的数字把舆论推向高潮:特朗普团队提前释放消息——新关税方案预计对韩加征15%保底,但来了华盛顿就能解封2400亿美元的双向投资通道,还能把芯片关税再拖半拍。简单算账,拜登时期留下的1070亿美元贸易顺差,今晚去一趟就能保住七分之一。李在明估计心在滴血,谁不爱钱?
李在明拖到7月17号给答案。青瓦台屏幕悄悄推送:总统“日程紧凑”,很可能不去北京。电视台主播抬眉夸张三秒,弹幕刷出水漫金山。两小时后的评论区被中韩键盘侠围攻,有人骂韩国背信弃义,有人理性分析:换你,门口站着现金哥的保险箱,你不见?
确认去美国的消息一出,美国驻华使馆立刻推热搜“热烈欢迎韩国总统到访”;而北京那边没骂人,只淡淡补一句“尊重韩方安排”。有经验的网友秒懂:大国不吵,但气氛已经在低谷。下一幕全看李在明在美签完大单以后打算拿啥礼物安抚东方邻居。
对普通人来说,这条新闻就是一场实景三国杀:美国甩技能拉队友,中国布疑阵邀结盟,韩国拿一手牌左思右想最后还是签了“川宝”的劳务合同。樱花国吃瓜群众凑热闹喊一句:棒子纠结啥,两边好处都想要,结果只能先喂饱老板。
有人把这事套进供应链电影:美国关税是子弹,中国的限产是补给站,韩国企业就是那根网线,牵哪头断电哪头。李在明要真把网线插到星条旗插座上,回头再跟中国要5G订单,就得看自己脸皮厚不厚了。
不过舆论转头又冷静下来。毕竟韩国过去十年首访都是美国,传统早被写死。如果把9月3日阅兵的意义跟7月签署的半导体增资协议放一起对比,就知道李在明不是第一次把政治算计搬到酒桌上:金主爸爸排第一,纪念日只能推迟。网友戏称:谁让小川建国先动的筷子呢?
有趣的是,韩国国内长住北京的打工族开始倒苦水:老板叮嘱下次别在中国喊韩国真香,订单黄了工资直接砍。学生群更现实,韩中交流项目延期,机票退款手续费白花花的银子飘走。普通人用支付宝数字丈量外交拐弯的痛感,光速形成新的段子:九三不去没事,九幺幺别鸽我。
电视辩论现场把镜头拉近,一个老议员把话筒杵到嘴边:韩国总统做选择题很少全选对,但得选一个最不亏钱的。一句话引爆笑声,现场弹幕刷刷飘过“供应链战争”四个高亮。主持人反问观众:换你咋办?弹幕区齐刷刷刷起“我肯定先签大单再约会”。
朋友圈很快衍生出野生版止损指南:如果李在明敢不来中国,旅游博主立刻转推济州岛人少机票降价,大家趁机抄底海水浴场自由行。评论区立马有人贴图,韩国免税店已开打促销,标注“错过北京,再无九折”。真香定律横跨国界。
人等尘埃落定,8月航程飞机刚滑跑,李在明的屁股就贴上华盛顿贵宾欢迎毯。现场特写里,他跟特朗普碰拳瞬间,中日韩三语热搜齐飞:有的人嫌画面太谄媚,有的人放大图片找袖口logo,企图算算韩国又准备采购多少美产战机。
纵观全流程,北京请客遇冷,华盛顿抽屉塞满协议,一只韩国总统的橡皮章把四十天外交拉锯赛盖成连续剧。观众看尽兴,口号还剩一句:谁先约,谁是爹?李在明先把金主哄好,再琢磨怎么甩锅给面子工程,顺手还能把微博热搜维持到大选。
明知中国不会当场红脸,但下一次吃饭时谁来结账?韩国到底背不背装满泡菜的礼盒?屏幕前的你我转头就翻下一集。
李在明这趟“先去拜山头”的戏你打几分?韩国芯片会不会在下一轮“三角博弈”里突然掉链?评论区搬板凳,等你来喷。
证券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